首页

优美之家备用地址

时间:2025-05-29 09:01:20 作者:中国网球军团再战法网 罗兰·加洛斯是否还有奇迹? 浏览量:46582

  本报记者 朱亚男《工人日报》(2025年05月28日 08版)

  北京时间5月25日至6月8日,2025年法国网球公开赛正赛将在罗兰·加洛斯球场举行。较往届而言,本次来到法网的中国军团阵容略有“缩水”,女单项目有郑钦文、王欣瑜、袁悦参赛,男单则只有布云朝克特一人。今年法网单打正赛首轮过后,中国军团仅剩郑钦文一人。

  时隔近9个月,郑钦文再度踏上了见证自己职业生涯荣耀时刻的罗兰·加洛斯中央球场,开启全新征程。在女单首轮争夺中,赛会8号种子郑钦文直落两盘击败前法网亚军帕夫柳琴科娃,用一场胜利为新赛季法网征途开了好头。

  2024年8月,正是在这片中央球场上,郑钦文捧起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冠军奖杯,迎来职业生涯的一个高光时刻。“那种在奥运会上热血流泪的瞬间让我终生难忘,那是我人生至今最棒的体验。我会带着奥运金牌的荣耀征战所有赛事,一直努力战斗。”晋级法网次轮后,郑钦文直言要在法网奉献2025年最精彩的表现。

  2022年,初出茅庐的郑钦文首战法网便闯入16强,这也是她迄今为止的法网最佳战绩。3年来,郑钦文在这项赛事中仅取得了6胜3负。对郑钦文来说,想要在今年法网取得突破绝非易事——本赛季第5次,郑钦文与现世界排名第一的萨巴伦卡分在同一四分之一区。若双双顺利突围,两人将在法网8强战相遇。

  出征法网前,郑钦文在WTA罗马站展现出了极佳的竞技状态,并在四分之一决赛中首次战胜此前对自己六连胜的萨巴伦卡。

  这场“翻山之战”给了郑钦文极大的信心。“(罗马)给了我更多信心,让我知道自己确实是可以击败任何人的。”

  但更趋成熟的郑钦文以清醒的态度回应外界的期待:“现在距离法网8强战还很早。大家都需要一场一场去打,其实我也没有太关注萨巴伦卡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我对自己在法网的要求是一轮一轮打,我只想专注于眼前的事情。”

  另外两名参加女单比赛的中国选手王欣瑜、袁悦分别在首轮对阵英国选手拉杜卡努和4号种子美国选手保利尼。首个比赛日登场的袁悦以大比分1比2告负。第二个比赛日亮相的王欣瑜也以相同比分不敌前美网冠军拉杜卡努。尽管王欣瑜曾在罗兰·加洛斯拿到2023年法网女双冠军和2024年巴黎奥运会混双银牌,但她在法网女单比赛中还从未晋级过第四轮。

  男单方面,张之臻、商竣程因伤病缺席法网,吴易昺则折戟资格赛首轮,前不久刚成为中国网球“新晋一哥”的布云朝克特,成为本次法网的中国男单“独苗”。但遗憾的是,男单首轮,布云朝克特1比3不敌米索利奇,未能再进一步。

  一直以来,罗兰·加洛斯都被称为中国网球“福地”——2011年,李娜在这片球场创造了奇迹,夺得亚洲网球历史上的第一个大满贯单打冠军;2024年,中国网球在这片球场获得了奥运会一金一银的佳绩。

  面对新一届比赛的挑战,在经历了赛季初的低迷和近期的重振旗鼓后,郑钦文也盼望着在红土上再创佳绩。“希望今年可以让自己不留遗憾。既然此刻我们身处罗兰·加洛斯,我愿意称自己为红土高手。”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12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896元 下调26个基点

她表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探索建立涉外送达新机制,将商标行政程序中涉外主体代理人明确作为可接受诉讼文件送达的“业务代办人”。该机制施行以来,涉外主体一次性送达成功率达94%,单次涉外送达平均时长由143天缩短至65天,涉外送达效率明显提升。

青海省气象台发布地质灾害黄色预警

据了解,此次展览由香港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建筑师朱涛担任策展人,矶崎新+胡倩工作室联合创始人和主持建筑师胡倩担任学术主持,建筑师刘家琨担任展览顾问。“矶崎新一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也持续关注中国现当代社会的转变。”朱涛介绍,1994年开始的近30年间,矶崎新针对每一个项目,不管是位于古城的心脏地带,还是空旷的新城区,都努力尝试用创新的空间语言,回应中国的传统与当下的巨变,并探索未来的可能性。

拟融资超30亿美元?股价一度大跌 蔚来紧急辟谣

另外,处方权把控不足也是原因之一。当前互联网医疗平台处方药销售的监督和管理仍有待提高。比如处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如何把控药物的适应证等。

9月“秋老虎”出没,“秋台风”也来了!

广州市副市长赖志鸿指出,该市高度重视科技金融工作,希望通过论坛,共同探讨交流如何通过科技和金融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赋能,为广州科技金融、生物医药产业在新形势下协同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能量” “体育+”激发经济巨大潜能

在海拔高、气压低、沸点低的西藏,人们做饭普遍面临“一口锅”的烦恼:常见的压力锅不是为高海拔地区设计的,烹饪压力不足,“米饭夹生,肉煮不烂都是常有的事!”为了解决“锅不趁手”问题,西藏相关部门协同行动,推动研制出了适合高原群众使用的新款高压锅。一口“高原锅”,解决了民生难题,小炊具还“烹”出大产业,带动了新型高原炊具产业的发展。如今,已有约50万个西藏家庭用上了本地生产的高原炊具。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